長沙是哪個省的?

長沙是哪個省的?

湖南省。
長沙是首批**歷史文化名城,歷經(jīng)三千年城名、城址不變,有“屈賈之鄉(xiāng)”、“楚漢名城”、“瀟湘洙泗”之稱。

有馬王堆漢墓、四羊方尊、三國吳簡、岳麓書院、銅官窯等歷史遺跡。

凝練出“經(jīng)世致用、兼收并蓄”的湖湘文化。
長沙既是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之一,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(fā)祥地之一。?[7]?走出了黃興、蔡鍔、劉少奇等名人。

擴展資料
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,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。

介于東經(jīng)111°53′~114°15′,北緯27°51′~28°41′之間。東鄰江西省宜春、萍鄉(xiāng)兩市,南接株洲、湘潭兩市,西連婁底、益陽兩市,北抵岳陽、益陽兩市。東西長約230千米,南北寬約88千米。

幅員面積11819平方千米。
長沙市境內(nèi)地質(zhì)特征是:地層出露齊全,花崗巖體廣布,地質(zhì)構(gòu)造復雜,各個地質(zhì)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市均有出露,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。約6億年前,長沙是茫茫大海,但海水不深。

以后,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,瀏陽、長沙與望城大部分地區(qū)升出海面,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。
距今約1.4億年,長沙地區(qū)海浸結(jié)束,上升成為陸地,由于地殼運動與地質(zhì)構(gòu)造的影響,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——長(沙)平(江)盆地。新生代開始,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。

距今約350萬年前,地球上發(fā)生第三次冰期,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跡。

長沙屬于哪個???

長沙屬于湖南省,長沙市東有連云山、大圍山、九嶺山等呈東北—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,峽谷平行相間,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。
其中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,全市**峰七星嶺海拔1607.9米,岳麓區(qū)洋湖垸海拔 21.6米,為長沙市**點,**點與**點相差1586.3米。

在平崗區(qū)有孤峰高聳,與周圍平地顯現(xiàn)較大的高低差異。

擴展資料:
長沙礦產(chǎn)種類繁多,尤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。共查明的有鐵、錳、釩、銅、鉛、鋅、硫、磷、海泡石、重晶石、菊花石、煤等50余種,有全國獨有的菊花石,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,生產(chǎn)規(guī)模居全省**的永和磷礦等。
長沙市境內(nèi)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.65億立方米,徑流深550~850毫米。湘江流經(jīng)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.50億立方米,全年可通航。

長沙市水能蘊藏量24.53萬千瓦,地下水總儲量9.35億立方米/年,僅利用16.72%,**的水庫為寧鄉(xiāng)縣境內(nèi)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市境內(nèi)的朱樹橋水庫。

長沙是哪個省的

長沙是湖南省的。
長沙,別稱星城,湖南省轄地級市、省會、特大城市,地處**華中地區(qū)、湘江下游、長瀏盆地西緣、湖南東部偏北,介于東經(jīng)111°53′—114°15′,北緯27°51′—28°41′之間。

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氣候溫和,降水充沛,雨熱同期。

長沙是長江中游地區(qū)重要的中心城市、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,是全國“兩型**”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(qū)、**重要的糧食生產(chǎn)基地,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(jīng)濟帶重要的節(jié)點城市,是綜合交通樞紐和**物流樞紐。

長沙氣候

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氣候特征是:氣候溫和,降水充沛,雨熱同期,四季分明。長沙市區(qū)年平均氣溫17.2℃,各縣16.8℃—17.3℃,年積溫為5457℃,市區(qū)年均降水量1361.6毫米,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.6~1552.5毫米。
長沙夏冬季長,春秋季短,夏季約118—127天,冬季117—122天,春季61—64天,秋季59—69天。

春溫變化大,夏初雨水多,伏秋高溫久,冬季嚴寒少。3月下旬至5月中旬,冷暖空氣相互交綏,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。

長沙是哪個省市的

長沙屬于湖南省。長沙屬于湖南省,湖南省省會城市,不屬于其他城市。

長沙是湖南省的省會,是湖南省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交通、科技、金融和信息中心。

它位于湖南省東部北部,湘江下游,長流盆地西緣。長沙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3000年,因受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家故里。楚漢名城長沙、馬王堆漢墓、走馬樓竹簡等重要文物的百科發(fā)掘,體現(xiàn)了其深厚的楚文化和湖湘文化。岳麓書院,位于岳麓山下,是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。

歷史的發(fā)展商朝時期,長沙是陽岳之地,是百越部落的一個分支。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長沙屬于楚國的中部郡縣。秦時設長沙郡,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。

從此長沙被納入中原政權(quán)的行政區(qū)劃,郡轄湖南郡。在三國時期,它屬于吳棟。吳、晉、南朝時,臨湘郡為長沙郡首市,南朝、宋時,湘西郡為衡陽郡首市(從長沙郡分出),劃歸荊州或象州(西晉懷帝永嘉元年,公元307年分荊、江爾州)。

隋開帝九年(589),隋朝統(tǒng)一**,取消州縣,實行州縣二級制。長沙縣改為潭州,轄長沙、衡山、益陽、邵陽四縣。臨湘縣(省湘西縣)改名長沙縣,歸潭州管轄(潭州曾于大業(yè)三年改為長沙縣)。

唐武德三年(620),入唐境。晚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(927年七月十八日),馬殷以潭州為長沙府,長沙為楚都,周太祖二年(952年),南唐攻陷長沙,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(常德)。宋太祖干德元年(963年)二月,進入宋朝境內(nèi),到達道道三年(997年)。在全國分作十五路,潭州為鏡湖南魯魯之。

至元十三年(1276年1月18日)正月初一,長沙納入袁版圖,設立綏靖部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六月,潭州府改稱長沙府,轄長沙、華杉(洪武十年入長沙,十三年五月遷址)、湘陰、湘潭、瀏陽(洪武二年減為縣)、醴陵、寧鄉(xiāng)、益陽、湘鄉(xiāng)、酉、安化、茶陵府,府制不變。清順治四年四月初八(1647年5月12日),高率兵入長沙,長沙并入清朝版圖。沿明設立長沙府,劃歸湖廣,仍轄12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