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和色有什么區(qū)別?
光和色有什么區(qū)別?
色光三原色(紅綠藍)R(紅Red),G(綠Green),B(藍Blue)(加色三原色:加色混和明度會越來越亮)。 RGB三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白色,分別組合可以合成顏料三原色.色光三原色的混合,亦稱為加色混合,兩種色光混合后,光度高于兩色各自原來的光度,合色愈多,被增強的光線愈多,就愈近于白。
色光三原色是指紅、綠、藍。
電視機上的基色就是紅、綠、藍,各種其它色光都是由此調出的。顏料三原色(紅黃藍)C(青綠Cyan) ,M(品紅Magenta),Y(黃 Yellow百科)(減色三原色: 減色混和明度會越來越暗)。顏料三原色的混合,亦稱為減色混合,是光線的減少,兩色混合后,光度低于兩色各自原來的光度,合色愈多,被吸收的光線愈多,就愈近于黑。所以,調配次數(shù)越多,純度越差,越是失去它的單純性和鮮明性。
原理上CMY混合在一起就變成黑色。品紅與綠、黃與紫、青與橙,各組顏色的混合都接近黑。但實際上只是變成不鮮明的濃色而已。
因此印刷上會在三色以外再加上一個黑色(black),用CMYK四色。CMY分別組合可以合成色光的三原色。總述美術教科書講的是繪畫顏料的使用,筆者看到大多數(shù)教材及著作中都是稱紅、黃、藍為三原色。
然而在美術實踐中和生產(chǎn)操作中的情況與教科書上說的并不一致。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、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(chǎn)、彩色打印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,都是黃、品紅、青為三原色。彩色印刷品是以黃、品紅、青三種油墨加黑油墨印刷的,四色彩色印刷機的印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。
在彩色照片的成像中,三層乳劑層分別為:底層為**、中層為品紅,上層為青色。各品牌彩色噴墨打印機也都是以黃、品紅、青加黑墨盒打印彩色圖片的。按照定義,原色應該能調制出絕大部分的其他色,而其他色都調不出原色。美術實踐證明,品紅加少量黃可以調出大紅(紅=M100+Y100),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;青加少量品紅可以得到藍(藍=C100+M100),而藍加白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;用黃、品紅、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,而且純正并鮮艷。
用青加黃調出的綠(綠=Y100+C100),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,而后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;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(紫=C20+M80),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。此外,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,都是以黃、品紅、青為其原色,色彩更為豐富、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。 (可以到書店找本印刷色譜看看)綜上所述,無論是從原色的定義出發(fā),還是以實際應用的結果驗證,都足以說明,把黃、品紅、青稱為三原色,較紅、黃、藍為三原色更為恰當。
光與色的關系
首先能夠看清物體色彩的媒介是光線,物體受到不同的光照,出現(xiàn)了陰陽向背及明暗、深淺,呈現(xiàn)出立體的、冷暖不同的色彩變化。因為光的作用,物體發(fā)生了環(huán)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響,不同的物體固有色互相 輝映與影響而產(chǎn)生出五彩繽紛的豐富色彩。
光源色的冷暖對自然界色彩的變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在有色光線照射下的一般規(guī)律為:在“暖色”光線下的物體,其亮部呈“暖色相”,這時它的暗部就呈“冷色相”。在“冷色”光線下的物體,其亮部呈“冷色相”,而它的暗部則呈“暖色相”。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顯,就應按照兩色光的強弱來分。一般情況下,早晨和傍晚的日光、燈光、火光等為暖色,中午的陽光、天光、白熾燈光等為冷光。
我們畫靜物多在室內,接受的光源多是從窗口透進的天光。
光與物體顏色有什么關系?
光在物理學中可以定義為電磁波,人們可看見的光被稱為可見光,它只是電磁波頻率范圍內很窄的一段,波長范圍大概是380~760nm,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光漸變,不同波長范圍內的光色又有所區(qū)別,我們看到的白光是由多種色光復合而成,我們之所以可以辨別色彩很大原因取決于光線中包含的色光成分。當光線人眼,就會讓眼睛產(chǎn)生“視覺”,然后大腦會對這些視覺**信號做出反映,并告訴你這個“顏色”到底是“紅色”還是綠色,大多數(shù)人(色盲或色弱會有感知上的差異)產(chǎn)生“紅色”**光波長大概為620~760nm范圍內,而產(chǎn)生“綠色”感覺光波長大概為520~560nm。
物體呈現(xiàn)物體色取決于物體本身特性和光源色的共同作用。
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物體色,不同的時段物體色都會變化,環(huán)境的影響是物體色變化的最主要因素。